top of page
作家相片Rady (睿導)

【分裂】―― 分裂是為了統合、重整的進化



(內有劇透,建議看過本片再賞文)


凱西受邀參加美術班同學的慶生會,凱西是班上的怪咖,沒人跟她相熟,邀請她出席,完全是出於「社交禮儀」,誰也沒想到她真的會出席,而且就這樣默默地坐在最邊邊的桌角處,沉默地吃完了這頓慶生宴,隨後,壽星還必須解決凱西的回程交通問題,因此,凱西跟著壽星姊妹一起上了車,準備回家,沒想到的是,三人卻被一個莫名的陌生男子給綁架了……


三個青少女被關在一間密閉式的房間,完全搞不清楚狀況,只知道每次開門進來的陌生男子都會陰陽怪氣的樣子,時而是有潔癖、控制慾超強的男子丹尼斯;時而是穿著女裝,冷酷、嚴峻,叫做派翠西亞的人;甚至還有一個9歲的,自稱海維的小男孩…..


所有詭異、怪誕的行徑讓三個少女不寒而凜,尤其男孩海維一直警告她們,「它」(Beast)快要出現了!更讓三個女孩驚懼不已,用盡各種方法想要逃離,但一切的努力似乎都只是徒勞…….


故事的第二條敘事線,則是凱西的童年陰影與創傷。她之所以陰陽怪氣、不與人溝通的原因,是源自於她特殊的生長背景跟靈肉創傷,但也因為這些特殊的條件,讓她能夠更冷靜、更理智地面對凱文的各種分裂人格,並找到更可能的逃逸路線,但她能夠成功嘛?


故事的第三條線,是擁有23個分裂人格的凱文(即是綁架走三個青少女的人),以其中一個時裝設計師,貝瑞,的身份去弗萊契醫師那邊進行定期的「回診」。弗萊契醫師以樂觀、開放的態度來面對凱文,始終相信人格分裂(英文名稱是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,簡稱DID)雖然被歸類為精神疾病,但是如果能夠協助他們統一、協調自身的分裂人格,那麼,這些統合協作的人格也許是人類探索另一種「超人」領域的先驅!這種推論來自於,分裂人格會隨著自己的「信念」―― 對自身身體情況的定義與設定),而產生不同的身體情況,比如,凱文的某一個人格相信自己有糖尿病,所以需要施打胰島素,但其他人格卻沒有「高血糖」的困擾…….因此,弗萊契醫師相信,協助凱文統整自身的人格,將讓凱文成為更優異、能夠掌控自身「潛能」的「新人種」……但弗萊契醫師不知道的是,受到醫生的鼓舞,讓凱文的某些分裂人格開始相信自己是更優秀的,該進化成為「超人」的人種,因此,另一種神秘而「超能」的人格正在悄悄成形……


本片是《靈異第六感》的大導演奈·沙馬蘭的新作,從預告片首播起,就引起各界的好奇與引頸,畢竟奈大導演善於述說各種光怪陸離的故事,即便他之前幾部作品都被視為地雷之作!但還是無損於他獨創的詭異故事視角與懸念的營造的功力,而這個類似「比利的24個人格」的故事,更讓人好奇能玩出什麼花招。


幸好奈大導演這次放棄了好萊塢的大製作規格,回歸最初獨立製片的精神,專心在研發故事與氛圍的醞釀,擺脫了特效與大場面的「思維窠臼」,反而讓他講了一個更出彩的故事,這次交出的成績單,果然讓人眼睛一亮!意思是,他的下部片的「導演代表作品」不用再是將近二十年前的成名作《靈異第六感》了,而可以換成《分裂》了,也就是說,從《靈異第六感》之後的作品,都難以像第一部成名作那樣吸引觀眾走進戲院去支持這個導演!這是何其可怕的詛咒!


本片除了精彩、怪誕的故事走向外,最引人入勝的非屬演員的演技了!男主角詹姆斯·麥艾維的表現令人讚嘆,毫不炫技的演法,具有足夠的戲劇說服力與張力(稍不注意,分裂人格間的角色互換就容易讓人覺得刻意與匠氣了),而且靠著他的演技與導演的運鏡,即使不用刻意嚇唬觀眾,也能讓觀眾產生巨大的心理陰影與觀影壓力!而女主角安雅·泰勒·喬伊的表現更可圈可點!光是那雙大的詭異而幽邃的眼睛,就足以展現一種不言而凜的森冷感,讓人驚嘆又一個新星誕生了!


本片最有趣的就是將「疾病患者」「超能化」的角色設定,因為傳統的驚悚片的人格分裂者多是精神異常,無法掌控自我的變態殺人狂(註一),但是本片卻提出了一個新的論點:如果所謂的疾患,其實是人類演化為更高層生物的管道呢?如果人類可以隨著自我的信念改變身體、健康、思想等等特質,那麼,我們不就可以讓自己更聰明、更快、更健康、更強大?這種「超人」理論是有趣的,至少我記憶所及,在其他DID的電影中,沒有看過。(參考影片


片中關於DID患者的成因,雖然看似「八股」的受虐的童年記憶、靈肉創傷來交待,但的確也是符合多數DID患者的實際情況,意即,多數DID患者是在受到巨大創傷或迫害時,無法內化、處理這些情緒,又無法逃脫外在的加害者時,便會在自我內在分裂出來新的人格,幫助他們在「想像」中暫時逃離那樣的受害處境與心理傷痛,有的甚至會因此產生強勢的保護者的姿態來對抗加害者……這也是奈大導演細心作足了功課的合理設計。


片中更有明確的指陳是,看似逃離了「變態」凱文的凱西,面臨的卻是另一種更可怕的生活威脅!外在世界可一點也不比所謂的變態構築的世界要「安全」多少呀!


片尾,最後一幕出現的布魯斯·威利的角色正是奈大導演的第二部作品《驚心動魄》的角色,那個無堅不摧(Unbreakable)的人,這個角色似乎呼應了凱文的最後一種「超能」人格Beast。


片中凱文說:「沒有經過撕裂的人,不是健全的人類!」


這個理論其實是有趣的,即使不以「人格分裂」這樣嚴重的疾患來說,其實人的成長過程,會經歷無數次的「撕裂」與「分裂」的過程,比如社會化的過程,將我們從理想與夢想中狠狠地拉扯進現實的牢籠裡;比如內在的詭譎思想,將我們自以為聖潔的形象重重粉碎;更比如,現今的網路世界,誰在網路上沒一個自己分裂出來的「自我創作的人格特質與形象呢?」……當代人的人格分裂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複雜的,我們可能在不同的社群、族類裡,便有一種不同的人格特質在展演,每一種都代表了某一部份真實的自我,卻又不是最完整的自我,這難道不是一種分裂?但我們的人格卻因為一次次的撕裂與統合、重整而更為健全與無敵,不是嘛?這便是奈大導演的結論。


註一:對於人格分裂患者是變態殺人狂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的現象,美國已經有人格分裂患者跟治療者撰文抗議了,因為這類題材已造成人格分裂者的二度傷害,就是說,他們已經是弱勢的疾患者了,很難為自己發聲辯駁,而這類電影更加深人們對這類疾患的誤解與恐懼,也讓DID患者有更深、更難以認同的自我罪咎感。

6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